易学与管理
您的位置:国际易学联合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 / 易学与管理 / 正文

企业家心智模式与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

企业家心智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兴衰成败与企业家素质有着极大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企业家之间素质的竞争,而企业家的素质可以从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和能力结构两方面去考察。

  心智模式是指由于个人经历、工作经验、知识素养、价值观念等形成的较为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一旦形成,人们将自觉或不自觉地从某个固定的角度去认识、思考问题,并用习惯的方式予以解决。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蕴藏着巨大的感召力。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有许多好的构想无法付诸实施,这是因为它和人们心中已有的、对于周围世界如何运作的看法和行为相抵触。同样,因为固有的心智模式会造成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曲解,进而会造成决策错误,带来行动的失败。因此,心智模式对企业经营产生的作用不可忽视。作为企业最高层的经营管理者,企业家应该有其特殊的心智模式,这种独特的心智模式一般由以下几个要素组成:

  1.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是企业家心智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某些问题,企业家之所以能产生超越一般人的认识和看法,是由于企业家有着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战略性思维方式、系统性思维方式和创造性思维方式。企业家在企业中的统帅位置要求他具有战略头脑、广阔视野和远见卓识。从空间上看,他必须顾及各个方面,有整体观念;从时间上看,他要考虑到整个过程及各个发展阶段,并能敏锐地预见未来的发展趋势。系统思维建立在系统论基础之上,是一种从系统的具体构造到系统的综合、从局部到全局、从现象到本质的思考方式;同时,它也是一种发散式的思维,思考者对思考对象的任何相关方面都去认真地想一想。创造性思维是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突破,它以丰富的想象力为基础,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不受逻辑推理的先入之见的影响,能够打破常规、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2.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方面所表现出的持久而稳定的基本特征,作为心智模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家的心理品质也是影响其经营管理绩效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自知和自信、超人的胆识、坚强的意志和稳定而积极的情绪。

  3.健全的知识结构。一般说来,企业家的能力和其他素养同他的知识水平成正相关关系,知识面越宽,思路越宽,眼光越远,思维能力越强。企业家应具备的知识有:经济管理知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知识;文学知识。除此之外,企业家还应对法律、美学、教育学、伦理学、预测学、史学以及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诸多学科知识有所涉猎。

  4.优秀的思想品德。在企业家良好的心智模式中,优秀的品行的确不可缺少。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具有使命感、信赖感、责任感、积极性、进取性、诚实、忍耐、热情、公平、勇气等品质。

 企业家心智模式与集群

  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认为集群同产品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具有一个从产生、发展、成熟到衰亡的过程。集群很容易衰老,一般而言,集群越成功,越容易老化,因为集群越成功,则越专业化,越专注于相应的产品和生产过程,越吸引相关的资源技术而排斥其他不相关资源技术。集群内网络变得更加专业化,集群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无疑提升了集群竞争力,但这是以潜在的更大风险为代价的,因为就长期而言,集群过度专业化,倾向于变成一个比较封闭的系统,只允许与集群相关资源的进入和传递,而排斥甚至驱逐不相关的资源。于是集群便逐渐失去了对新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和创新能力,即集群组织对于新信息的组织学习能力在减小,而这种能力是集群内开发新产品、新技能所必需的。在集群发展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集群中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也各有其特点。随着集群从产生到成熟,集群中企业家的心智模式也在不断朝趋同方向演进,并可能导致集群竞争力的减弱甚至是老化。

  1.集群形成初期

  在集群形成的初期阶段,集群内部的企业数量少,彼此之间的联系较少,合作不多,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差异性较大,如思维方式不同,经历不同,技术和教育背景知识不同。这些因素的差异使企业家的心智模式表现出来在对待外部机会把握、威胁的辨识和风险态度及企业创新上的差异。这一阶段集群内企业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过程没有统一的标准,还没有形成紧密的企业网络,更多的是自我摸索阶段,企业间的知识和技能的转移很少发生,集群的发展表现为多个可能的方向。

  2.集群成长期

  在经过初步的摸索和创新阶段后,一些企业脱颖而出,而另一些企业经历了失败,通过相互学习,集群内部的企业调整方向和经营战略,企业集群将朝某一个或者若干个方向发展,群内企业的产品生产和开发过程开始标准化,集群网络--技术、信息网络以及供应商和销售商网络正在发展和完善。企业家对群内知识的模仿和吸收使企业家之间的关于产品和创新及风险竞争力等方面的共性和看法越来越多,单企业家还能够在吸收和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因此这一阶段集群的知识转移和创新较多,集群生命力强。

 3.集群的成熟期

  到了成熟期,网络变得相对稳定,生产过程标准化几乎没有什么新企业的加入,企业家面临着同一地点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的压力,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接近使得同类企业社会交往和观察变得容易,企业家可以获得丰富的关于本地竞争对手的信息。当本地竞争对手在经营者的视野中占据主导时,外部的同业竞争者将会不被认真审视。

  社会认识研究者的研究显示,除主导的知觉外,显现的刺激使个体的此后判断极端化而不是带有理性(Fiske,1993;Mullen&Hu,1988)。由于集群中的企业家面对的是相同的信息来源,因此他们倾向于形成相似的关于集群中竞争者能力的认识。相应地,随着时间推移,集群中企业家关于竞争的判断变得相似和较少地意识到集群外的竞争者,而没有更新他们的心智模式,不能吸收(整合)行动者的优势而不利于其他的集群和集聚(Scott,1992)。

  4.集群的衰败期

  集群也容易老化,变得僵化和不灵活,以至不能适应新环境,再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集群为什么会衰老并走向死亡呢?Tichy(1987,1991)提出区域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集群的老化。集群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到了成熟阶段,生产过程越来越标准化,对有专业技能的工人和复杂的信息网的需求开始减少,相应地,知识的积累和转化能力开始减小,学习能力逐渐减弱,群内产品技术含量也开始降低,产品变得廉价。当集群生命周期到了最后阶段,也即对群内产品的需求停滞甚至减少时,由于群内企业数目减少,网络结构缩小,传递的信息变少,集群几乎丧失了组织学习能力,集群也就走向衰亡。

  企业家作为企业集群中最重要的活动主体,在集群的衰败过程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企业集群进入成熟期后,集群形成一个稳定和比较封闭的发展状态,企业家心智模式趋同,使集群内的创新行为减少,而模仿行为增加。而创新是使集群保持活力和发展的动力来源,创新活动的减少和模仿活动的增加,集群内部竞争程度加剧,企业间容易出现恶性竞争,这种内耗则会导致集群失去活力,产品失去竞争优势。

  结论与启示 创新是集群发展不衰的动力,而企业家是企业创新决策的主体,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创新起决定性作用。虽然结构性风险和周期性风险的存在会导致集群的老化,但是创新仍然是保持集群活力的决定因素。硅谷的发展表明,只要存在创新,集群就会不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会不断有新企业的出现、新产品诞生和新市场的开辟。企业家心智模式是影响企业家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进而影响集群的创新。企业家心智模式的趋同会降低集群的创新,从而使集群的活力降低,因此,只要能够降低这种心智模式的趋同,就可以促进创新活动,减小集群的老化风险。

  浙江的块状经济特征比较明显,企业集群发达,企业家是集群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而浙江的企业家具有地方性,多是来自于同一个区域,具有相似的教育和文化背景。而影响集群中企业家心智模式的除了成本和接近的特征外,还有认识维度。在正在形成的集群中,有多种因素使企业家具有相似的认识框架或者心智模式倾向性。例如教育培训是由少数研究机构提供,使他们形成相同或相似的教育经历和关系。个人在识别机会和把握机会中表现出相似的价值观和意识(如在企业家精神和冒风险上的趋同)。所有这些因素结合,增加了企业家的心智模式在某些方面趋同的可能性,甚至是在集群形成的早期阶段。一旦企业集群开始形成,集群中企业的经验将推进企业家相似的心智模式继续演化。据Gersick(1991)研究,企业早期的创新经历影响了管理者深层次的结构和认识框架的形成,这反过来建立了游戏的竞争规则。因此这种企业家地域性特征进一步增加了企业家心智模式趋同的可能性,不利于集群的成长和竞争力的持续。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