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养生
您的位置:国际易学联合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 / 易学与养生 / 正文

先养老,再养生

养生尤其让两种人感兴趣,一种是身体有点不舒服的人,另一种则是中老年人。

  中国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2010年我们的老年人口已占13.26%,总人口中65岁以上占的比例从7%提升到14%只用了29年。发达国家大多用了45年以上的时间,比如法国用了130年,瑞典是85年,澳大利亚和美国是79年左右。我们现在还面临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未富先老”,拿日本来比较,在老龄化程度相当的时候,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们的好几倍;另一个问题是农村养老问题比城市更严重,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发现农村老龄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城市。

  老人多了,成为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养老问题也就是养生问题。在中国人心中,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骨子里的追求,为达到这一目的,古代做了两个层面的事情:

  其一是制度、教化层面的设置,这一部分是老年人自己无能为力的,必须要社会承担起责任来。比如《礼记》的“王制”中说:“五十不从力政,六十不与服戎”,50岁以后就可以不在建筑工地干活儿了(不服力役),60岁以后保安都可以不干了(不服兵役),还说:“八十者,一子不从政,九十者,其家不从政”,家里有80岁的老人,可以有一个子女不上班,有90岁的老人,可以全家人都不上班,在家照顾老人。我们知道古时候公民对国家的义务就是服各种徭役,相当于现在的缴税,家有老人要照顾,可以不缴税。另一方面,古代中国不是把老人当成负担看待,而是当成教育资源对待,《礼记》中还记载:“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办学校,老人们在这里教化童蒙,完成使“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悌,民入孝悌,出尊长养老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的社会功能。总之,社会制度、社会风尚都尊老、敬老,体恤照顾老人。

  其二是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给出细节指导,这一部分属于针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是自己的养老。比如清代乾隆年间的曹廷栋写了一本书《老老恒言》,专门告诉老年人怎么生活才健康。第一是要心安,心神宜静,忌怒,老人不要去争了,“戒之在得”。第二是要吃舒服、睡安稳,吃不能过饱,平日要少食,老年人最适宜少量空腹喝粥,即使有点小不适,也可以用药粥调理,不要动不动就吃药,而睡觉最好右侧卧如弓状。第三是要练功,曹廷栋推荐的练功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散步,饭后缓行,且行且驻,摇身消食,如白云流水,闲暇自娱,另一种是导引功夫,比如八段锦之类,导引锻炼加上按摩都是老人保健养生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