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与养生
您的位置:国际易学联合会传统文化专业委员会 / 易学与养生 / 正文

内省:养生方法的根基

  刘德华在近期的一次电视演讲中承认自己“帅”,同时更强调“帅”不在“前面”,而是这个背后的“灵魂”;芮成钢在以前的一期访谈节目中谈到,公众人物会被“标签”,如果你自己真认为自己什么什么,那你就有点“傻……”(同时用手指比画了两个叉叉),作为公众人物,如果不把自己当什么什么,那你同样有点“傻……”(还是在空中比画两个叉)。两者的言论都彰显出一种“内省”能力,这种能力在取得成功上有效,若用在养生上同样有效。

  就拿现在全社会头疼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来看,如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这些病也被认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存在“一果多因”、“多因一果”的复杂关系。比如癌症,是一种结果,但与其相关的因素众多,吸烟、损伤性饮酒等等都是致病因素,这是“一果多因”。又比如吸烟,是一种原因,但与其相关的结果不一,心血管疾病、肺部肿瘤、代谢疾病等等都是可能后果,这是“一因多果”。这种情况就需要更多的洞察智慧,而不能继续用“一因一果”的线性思维方式来对待,这类似于佛家的所谓“因缘”,要了悟“因缘”,就要修习佛学,修习佛学的根基则在修心(即修持戒律,明心见性),而修心的基本方式则是内省。没有内省功夫,很难抵御既有的不良生活方式,很难养成一种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从传统养生的方法来看,食饮有节——节,是一种对“度”的把握,需要内省,因为古人的吃饭喝水不太可能都用量杯去量;起居有常——常,是一种“规律”的体认,也需要内省,因为古人没有手表、手机,而且天气有晴有雨,不是时时刻刻都能通过仰观天文来确定时间;不妄作劳——不妄,本身就是一种对内在活动的描述,也是内省所得。至于传统养生学说中重中之重的精神调养,更是直指内省、内视、内求,可以说如果不用内省的方法,整个传统养生学说的大厦就会坍塌。

  其实,内省,往大了说去,本应是中华文化的信仰。先圣孔子说“内省”,曾子说“三省吾身”,孟子说“自反”、“反求诸己”、“反身”,荀子说“自省”、“自存”,后世诸儒皆重内省。内省不仅是自我修行的根本“工夫”,甚至是修身的唯一途径(刘宗周),遗憾是在当代国人中,此传统远没有真正成为一种信仰。当今社会的某些人,把目光、手段过多依赖于外在的内容,比如对名、利、权的割舍不下,对饮食、药物、器械的偏执相信,放弃了通过内省修养心灵、调养身体,所得的结果常常是烦恼丛生、疾病缠身,由此可见,内省功夫确实到了重新拾起的时候了。